www.hzsc.com.cn

浙新办[2006]23号

一本《团费证》,引出半个世纪九堡人的历史记忆→

2024-04-06 17:00:00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九堡街道

最近,在网上一篇“半个世纪九堡人写在纸片上的历史”的文章里,大家看到了不少老底子的记忆,也通过这种方式再次走进了一段九堡历史。文章的作者毕功庆是九华社区党总支书记,他说,很荣幸,这篇旧作又被大家关注到了。

image.png

老物件承载点滴往事,纸片上的历史背后,是一个个热辣滚烫的鲜活故事。

image.png

毕功庆把很多当年的老物件都摆在了桌面上,从土地承包合同,到各种证件,甚至还有当年的户口簿、说明书、信笺,一共有三四十样。

这些物件,是毕功庆这些年来的珍藏,满满的历史感。

image.png

眼前,放着的是一张40年前的《团费证》,旁边还有一张套着红色皮套的《纪念证》。

毕功庆轻轻打开这本《团费证》,里面显示的是1978年交纳团费情况的记录。全部都是手写的字迹,团支部名称也清晰可见。根据上面的记录,当年的团费每个季度是1毛5分钱。

“那时候,超龄团员离团之后,还会发一本纪念证书,就是红色皮套的那本纪念证,供大家留念。”毕功庆说。

这本团费证的主人是孙大伯,20世纪70年代,他曾是围垦大军中的一员,因为勤奋努力,表现出色,他获得了入团资格。

围垦是九堡历史上的一段重要记忆,也影响了那个年代的所有九堡人。

钱塘江潮猛流急,江潮夹带大量泥沙,造成滩涂塌涨迅速,后来,九堡就发动群众进行围垦造田。

“围垦的劳动强度很大,很辛苦。”毕功庆说,特别是遇到大潮汛,很容易造成塘堤破坏,“要是两种天气条件叠加,破坏力就会更大,塘堤经常处于修好又冲塌,冲塌了再修好的状态。”

image.png

这些往事,都是毕功庆和居民们聊出来的,每次听,心里总是感触颇多。

“我记得孙大伯说过,当时的伙食也不太好,每天都是米饭加咸菜,如果哪天突然有人拿来一个盐鸭蛋,在很多人看来,就已经是至上的美味。”毕功庆说,九堡现在的发展,真的应该要感谢那一代人吃苦耐劳的精神。

image.png

在桌上,还放着一份1983年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纸张很薄,有些地方已经有些破损,但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任务指标很详细,规定了大麦、小麦、早稻、晚稻、杂粮、油菜、棉花、柴草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总产量等指标。其中,小麦的种植面积是最大的,规定2.832亩,总产量要求771斤。

image.png

“这是九堡公社和村民签订的第一批次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合同书签订之后,一下子就释放了村民的生产热情。大家开始轰轰烈烈地搞生产,带来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指标都达成,很多还是超标完成的,大家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发’起来了。”毕功庆说。

毕功庆一边看着眼前的一张张文书,一边继续讲述着生产的变迁……

image.png

放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一边的,是各种各样的票证。粮票、肉票、布票、购货券……在那个年代,购买什么都要凭票证,要是不持票证,有钱都买不到。

“大队里(村里)会按照人头分发肉票,一些农户往往为了节省点钱,不舍得用,于是,一年一年累积下来,就积攒了很多肉票。这些肉票就是很多农户省下来的,也算是那时候九堡人民生活的一种真实写照吧。”毕功庆说。

image.png

70后的毕功庆,并不是土生土长的九堡人,他18岁来到九堡,之后就一直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一直到现在,已经对这片土地有了很深的感情。

image.png

这一件件珍贵的物件,就是他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积累起来的。

毕功庆还把这些收藏的宝贝,写成了文章记录下来。在他的记录中,有一段文字很感性——我怕我不做记录,就没有人想起来记录,一旦这些原始实物资料丢失,那段历史就会被人遗忘。

毕功庆说,这些很多都是纸质的物件,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拆迁、搬家,现在保留下来的物件已经很少了,“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些老物件也没太多用处,但我还是蛮感兴趣的,不希望它们慢慢消失掉,因为在我眼里,这是近半个世纪,九堡一群人写在纸上的历史啊。”

除了纸上的物件,毕功庆还保存了一些实物资料,包括一些老底子的生活用品等。他有一个计划,再过些时日,准备把这些九堡的老物件都整理好,做一场小规模的展览,让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被更多人看到。

作者: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