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zsc.com.cn

浙新办[2006]23号

县域经济新观察丨平湖、南湖、宁海:浙江GDP“千亿县”新军何以实现能级跨越?

2024-03-19 13:52:02来源:中国蓝新闻

浙江GDP“千亿县”持续扩容,目前已达28个。嘉兴平湖、南湖和宁波宁海,是“千亿俱乐部”的新成员。他们立足优势重新挑选赛道,走出了一条县域经济后起之秀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浙江县域经济“千亿俱乐部”中,嘉兴平湖、南湖和宁波宁海作为新成员强势加盟。去年,三个地区GDP都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平湖和南湖有着深厚的工业底蕴,他们的入围并不意外。2022年,两地的GDP就双双超过了950亿元,保持年度预期增速的基础上,去年顺利突破千亿大关。不过,两个地区倚重的头部产业不尽相同。

去年,平湖凭借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和高端数控机床等产业的高光表现,捧得了我省制造业最高荣誉——“浙江制造天工鼎”,三大特色产业链规模分别突破500亿元、400亿元和150亿元,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规模跻身全省前十。

今年年初开工的荣晟环保平湖基地升级改造项目,包括荣晟环保总部、芳纶新材料、高性能纸管、生物质锅炉和包装提升五个项目,总投资超10亿元。2025年全面建成并投产后,平湖基地年产值能达到50亿元,亩均产值超千万,亩均税收预计超百万。

浙江荣晟环保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冯晟宇说:“对于企业而言,无非是营商环境跟自身的发展未来的清晰度。那么我们荣晟具备这两个条件,一是在平湖这一块土地上具有非常优质的一个营商环境,第二个就是,我们对未来始终充满坚定的信心。”

嘉兴市南湖区,依靠的则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微电子等重点产业,同样也在去年拿到了“浙江制造天工鼎”。去年,南湖区完成招大引强项目20多个,其中12个重大制造业项目完成投资25.6亿元。针对三个有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南湖区今年开始有意识地把产业链补足、延伸、加强,从“链式分布”迈向“块状集群”,推动主导产业产值、营收占比超过5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76%。

依靠创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浙江正雅齿科十多年的发展道路是南湖区晋级“千亿县”的缩影。2010年公司落地嘉兴科技城时,还是一家园区内的科技型孵化企业。近年来,正畸行业站上了风口,医用口腔器械研发设计和生产销售迎来机遇期。企业自主研发推出了国内首套可用于个性化定制式隐形正畸矫治器生产作业的自动化设备。去年,企业实现产值2.6亿元。

公司总经办主任徐诗琰说,行业风口依然存在,企业将乘势而上,实现快速增长:“隐形矫治行业是一个比较好的赛道,在向上发展的过程当中,所以我们的话也还是很有信心的。新的一年,产值上面,我们还是希望和往年一样呈现30%以上的增长。”

如果说平湖和南湖迈进“千亿县”的步伐是稳中有进,宁海则是高速奔跑,7.8%的增速令人刮目相看。在充分利用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宁海布局“新赛道”,着力培育壮大“光伏+储能”“文体+办公”“模具+新能源汽配”等产业,拉动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个百分点。

与经济传统强县不同,宁海等后起之秀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过程中,并非简单地“扎堆”同类企业,而是立足优势重新选择赛道,借助龙头企业培育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以光伏产业为例,上游布局硅材、锂、钴等产业,中游架构电池片、光伏玻璃、储能系统集成等产业,下游打造“生产制造+电站建设+储能+运维服务”四位一体服务型制造业总部经济新模式。目前,宁海已集聚4个总投资超过200亿元的光伏产业链上下游重大项目,2个总投资160亿元、装机容量260万千瓦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

东方日升15GW N型超低碳高效异质结电池片与15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是宁海光伏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公司总裁伍学纲说,这些项目能够有力发挥磁吸效应,改善区域产业结构:“从我们的定位来说,是定位成异质结的领导者,我们在我们新的基地滁州二期,还有金坛二期会发力,还有我们最大的宁海三门湾基地设计产能是15GW电池和15GW的组件。”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郭全中认为,三个“千亿县”后起之秀之所以能实现能级跨越,是敏锐地把握了经济大势下的机遇,并因地制宜地塑造了地方新优势。

“首先他们的发展的思路和措施都是适合当下的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脉络的。第二点就是他们根据自身的产业的禀赋和和现有的国内的产业的整体的发展情况,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优势的产业。第三个,每一个县都是因地制宜,没有说完全照抄照搬,都是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的路径。”

【记者短评】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县域经济发展,更是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

因地制宜,底层的思维逻辑其实就是:实事求是。培育经济,就像培养人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生搬硬套只会带来消极的反馈。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要的是量体裁衣,而不是削足适履。实事求是地结合自身优势来选择发展方向,才能最大限度激发主观能动性,变“要我上进”为“我要上进”,这样发展的势头才能既强劲又持久。

作者:浙江之声记者 李振阳 编辑:陈周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