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zsc.com.cn

浙新办[2006]23号

从“讨饭活儿”到市级非遗 12岁女孩接棒“打莲响”

2024-02-01 15:08:11来源:杭州日报

收徒仪式。 吕烨珏 摄

授棒,接棒。一交一接,礼成。

近日,杭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莲响”传承人高燕在上城区九堡街道宣家埠村党群服务中心成立工作室,并正式收徒——她把一根简朴的莲响棒,交到了徒儿凌紫珊的手中。这个小姑娘,虽年仅12岁,但现场展示起“打莲响”表演,动作娴熟、响声悦耳,学艺的年份已是不短。

“打莲响”又名“竹签”“花棍”,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上世纪初出现在杭州老江干一带。那时候农田经常为钱塘江洪水所淹,迁居此地的人们多以乞讨卖艺为生。有人用竹棒在两头打孔串起铜钱,每到一户人家门前就边跳边用竹棒击打自身的肩、肘、臂等部位,吟唱自编的顺口溜,取名“打莲响”。后来,钱塘江得到治理,人民安居乐业,“打莲响”则演化成了民俗,每遇重大喜庆活动,人们便以“打莲响”来加以庆贺。清脆动感的声音,给人以美的感受,也寓意着丰收、喜庆。

高燕是“打莲响”第四代传承人,也是一名幼儿教师,从1996年接触到“打莲响”这项民间艺术活动开始,秉持对其的热爱坚持至今。“传承是最好的保护。”在高燕看来,收徒不仅是一种技艺的延续,还是文化薪火传承的体现。收凌紫珊为徒,是高燕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高燕是凌紫珊的幼儿园老师,“她从幼儿园开始跟着我学‘打莲响’,舞蹈功底突出,且品学兼优,是个好苗子。”如今,凌紫珊在东城实验学校就读五年级,虽然年纪不大,但对“打莲响”也有自己的理解:“它不仅是一种有声音、有趣的舞蹈表演,还有着很重要的精神价值。它代表了不怕困难乐观生活的精神,我们现在生活幸福更要快乐面对艰难困苦。”

“打莲响”百余年传承至今,表演形式也更加丰富。这些年,高燕一边兢兢业业做好幼教育人工作,一边在教职工和学生间宣传发扬“打莲响”,在“教”与“学”中不断开拓群众基础,分别组建了儿童队、成人特色队,多次参加市、区、街道大型文艺汇演,备受好评。2014年,在九堡街道和以高燕为首的传承团队多年来的共同努力下,“打莲响”被正式收录于第五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宣家埠村党委副书记袁利明表示,未来将继续做好协助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结合九堡特色创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打莲响”舞蹈。

作者:记者 吕烨珏 上城微融圈 蔡畅昌 编辑:方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