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zsc.com.cn

浙新办[2006]23号

钱江观潮·新农人丨寻一页星光 照亮乡村梦想

2023-12-12 10:56:18来源:中国蓝新闻

位于钱塘江源头的开化县长虹乡高田坑村,是钱江源国家公园保护区范围内的传统村落。这里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认定为“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也是长三角夜晚最“黑”的地区之一。

今年,一座暗夜公园天文馆在小山村里拔地而起,九月底正式对外开放,它的发起人,是一位出生在开化的天文爱好者叶君,它的背后,是叶君和团队多年来对高田坑村“暗夜经济”的设计与谋划。

今天的《钱江观潮》,一起走进高田坑,看一页星光,如何照亮小小山村。

一个藏在浙江乡村里的绝佳观星地

image.png

这段时间,正是观赏双子座流星雨的最佳时机,开化县长虹乡高田坑村迎来了新一批的观星人。

正给孩子们做讲解的叶君,开化人,80后,杭州天文学会秘书长。仰望星空,是她童年时最美好的记忆。

开化县暗夜公园天文馆发起人 叶君:小时候经常晚上纳凉的时候,搞个竹凉席躺在上面看晚上的星星。对孩子们来说,星空其实是很浩瀚的。

数据显示,地球上83%的人生活在光污染的天空之下,三分之一的人口已经看不到夜空中明亮的银河。叶君说,寻找星空,寻回童年记忆,成为她的一个念想。

跑遍浙江 原来就在家乡

为了寻找最佳的观星地点,叶君和天文学会的同事跑遍了浙江的山头。

杭州市天文学会副理事长 董庄勇:有些地方你其实都根本不认识的,地图上先探路,但是有时候可能路不通的,天气有云,那也达不到自己的预期。

image.png

踏破铁鞋,从一位登山爱好者口中,叶君听说了家乡开化县的高田坑村。

开化县暗夜公园天文馆发起人 叶君:我们在吃饭的时候,有人说外面星星很璀璨,很多,星星出来了,所有人都不吃饭,扔了饭碗就跑出来了。震撼到了,满天星星就是从头盖下来那种感觉,跟我小时候看到的是一模一样的。好漂亮,就觉得伸手可及的感觉。

那天晚上,大家全都兴奋得熬了通宵。经过检测,长虹乡PM2.5浓度为17微克每立方米,和最优空气浓度标准15微克每立方米相差无几。于是,在杭州市天文学会的牵线下,暗夜公园协会来到高田坑村实地考察,认为这里海拔适度、没有雾霾、光污染少,有着堪比青藏高原的通透天空和观星条件。

2016年6月,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获批,长虹乡被一体划入试点区。同年,乡里为高田坑村定下发展目标,要将其打造成暗夜公园科普观星基地,并规划建设一座集科普与观测于一体的天文馆。

开化县长虹乡党委书记 许颖:其他地方可能是那种灯火通明的,越亮越好,越夜越热闹。作为我乡村来讲,你到我高田坑村来住,就是要让你感受保护这种星空生态的理念。

亲力亲为 星空元素UPUP!

image.png

如何守护暗夜,让星空永驻?村里没人懂,叶君和同事就当起了顾问。路灯高度是多少,灯光朝向要怎样,都要一一核对标准。

开化县长虹乡真子坑村党支部书记 江国兴:所有的路灯灯光都是不能很亮的,这个灯设计得很低的,最多不能超过一米的,就是照着下面的,不是朝天的,这个都是按照提供他们看星星的标准做的。

两年多来,从天文馆开始动工到今年6月基本建成,叶君和小伙伴们一直盯进程,盯细节。大到天文馆每一层分别做怎样的展陈,馆外要不要设计露营观星的天台,小到屏幕上播的星空素材,室内的灯光设计,团队都给出了自己的专业意见。

开化县暗夜公园天文馆发起人 叶君:怎么把一个馆能够百年大计,一直弄下去。五年十年以后光污染很严重,这个馆就废弃了,那不是挺可惜的。

今年九月,天文馆正式开馆,游客们被暗夜星空召唤而来,国庆长假,小村接待游客近一万人次。

眼下,这里还打造起了星空主题的民宿集群,星星点灯,点亮了星空书屋、星空集市。

游客、村民点赞!

image.png

游客 詹雯倩:跟在家看就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星星)多一点然后又亮很多,

开化县长虹乡高田坑村村民 程应全:都是到上面看星星、银河,晚上还有好多人去露营。

开化县长虹乡高田坑村村民 余坤花:看星星的人多,我门口都可以扎帐篷。

如今,高田坑村也被赋予了一个新名字——“星宿高田”度假区,星星住在高高的田野上。前不久,度假区进入试营业阶段。叶君说,美丽的暗夜与星空,期待更多到访者与她一起分享。

开化县暗夜公园天文馆发起人 叶君:农村其实应该还是要有农村自己的样子,没有灯光,也可以是一张亮丽的名片,让别人知道开化这个地方,知道我们家乡,我们开化的星空,把它带给更多人认识。

image.png

【记者手记】

有句话说,“星空是最好的指引”,高田坑村这个偏远山乡,汽车在盘山公路上拐60多个弯才能到达,“星空IP”的打造,开始为这座偏远山村带来“流量”。星空正在成为这个千年古村的发展密码。从山到水,从民居到星空,在保护中谋发展。如今,在浙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村庄,成功将生态“颜值”,转化成了经济“产值”,走出一条生态共富共美之路。

点击看完整视频:

image.png

作者:中国蓝新闻记者 李仪 毛汪蕾 赵栢唯 赵冠杰 开化台 编辑:陈周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