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zsc.com.cn

浙新办[2006]23号

青山启示录:“普通”乡村,亦有大未来

2023-12-05 11:47:59来源:潮新闻

乡村振兴号角声声,“千万工程”久久为功,之江大地上诞生了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当我们走进它们,发现大多数乡村是“普通”的——特色资源和比较优势并不突出。

我们好奇:它们是如何找到发展突破口?如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平衡?它们对未来有怎样的谋划?

我们探寻,逐步把视线聚焦到了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这本是杭州西北部一个极其普通的山村,和很多乡村一样面临空心化、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周边地区的变化日新月异,这里的时光却仿佛停滞,被外界评为“真得像一座青山那样岿然不动”。

然而,从2015年进行水源保护开始,青山村逐渐走出一条以自然保护、生态旅游度假和文创传统手工艺为支柱的乡村振兴道路,并辐射带动周边。今年1-10月,黄湖镇财政总收入首破亿元大关,增速排名余杭前列。黄湖镇相关负责人在近日的一场招商推介会上感慨道:“春风起于青山之间而拂向大溪两岸,未来乡村已经撬动起了全域发展。”

如今的青山村,是浙江省“未来乡村”先行地,也是浙报集团杭州地区首个共富观察点。透过它,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抓住那个小小的机遇

与周边乡村相比,青山村的优势并不突出,反而显得有些平平无奇。

论文化旅游,径山村被誉为“禅茶第一村”,拥有1000多年的深厚茶文化底蕴;荀山、杜城等村落毗邻良渚古城遗址,能享受到申遗成功带来的巨大机遇。论产业发展,黄湖镇的工业园区主要分布在邻村清波等地……青山村唯一亮点,似乎只有青山。

但是,就连青山也曾暗藏隐忧。村落附近有龙坞水库提供饮用水,水库上游2600亩的汇水区内一度种植1600亩毛竹林。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毛竹加工业的发展,村民大量使用化肥和除草剂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造成了水库污染,威胁到饮用水安全。

青山村,为何没有陷入向下的螺旋?

回首这段历程,一滴水的故事被广为传播。2014年,中国首个乡村水源地保护项目想寻找一块区域试点小流域治理,却屡遭碰壁——鲜为人知的民间公益力量,被不少人误认为是骗子。

只有青山村,不想错过任何一个机遇,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相信了。最终,项目方与青山村一拍即合。2015年,环保志愿者张海江在村干部的带领下逐家走访,以高于村民种植竹子收益的价格,把水库周边500亩林地使用权从43户村民手中流转过来,让植物自然生长,以达到生态涵养、净化水源的效果。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多方的努力下,青山村水质在3年左右从原先的Ⅲ、Ⅳ类水质提升到国家Ⅰ类水质标准。

好风景带来好前景。从水源保护开始,青山村在把握机遇中续写生态保护篇章。关注公益可持续、艺术设计、传统手工艺的个人和团队陆续被这里的青山绿水吸引,落地于此成为新村民。

2018年,设计师张雷等人把村中废弃的礼堂改造成融设计图书馆,每年都会邀请不少来自国内外的设计师进行驻地计划,设计师就租住在附近的村民家里,为村民带来了额外的租金收入。此外,融设计图书馆不仅帮助村民升级和销售农产品,也会聘请当地村民参与他们的项目,编织、刺绣、做木工等等。目前,已有200 多位村民加入。

思路决定出路。尝到开放甜头的青山村,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招引新型业态入驻,先后落地青山自然学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绸伞等项目,签约树桥头艺术村落、都喜泰丽酒店等合作,带动文旅事业蓬勃发展。数据显示:这个常住人口不足3000人的村落,年吸引人流量高达40000人次;游客的到来又促使村民开办各类民宿农家乐项目,实现人均年增收30000余元。

事实证明,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历史时期,乡村振兴绝不是被动地等待工业的反哺、城市的带动。乡村本身有它独特且越来越弥足珍贵的价值,抓住机遇去发掘这些价值、展现这些价值、丰富这些价值,乡村未来同样大有可为。

以人为核心构建新机制

随着乡村的转型和经济的持续发展,难免会出现许多新问题。

人的问题,是所有问题中最根本的问题。涌入乡村的新村民来自城市,大多是年轻人,而留守乡村的老村民,以老年人为主,彼此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都存在很大差异。在新老两种村民相互融合、相互碰撞的过程中,青山村如何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以人为核心,注重政府的边界感,是黄湖镇的秘诀。青山村水源保护之初,政府更多是起到协调农户竹林流转的作用,并没有过多干涉。当项目走上正轨后,政府才更多地介入,在修路等基础建设上投入资金,并引导成立了一个重要组织——青山同心荟。

青山同心荟是杭州首个村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分会,集结了村里的传统材料设计师、漫画家、手工艺者等新村民。青山同心荟副会长郑煜介绍,每两个月,青山同心荟会与青山村委会都会召开一次基层民主协商议事会,“新老村民”就公共性事务开展讨论。

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自来水收费。以往,龙坞水库虽然水质差,但一直是青山村村民的免费饮水点。水源保护取得成效后,余杭水务公司在村里铺设自来水管网,同时按照相应标准收取水费。“于是,部分老村民在各种场合表达自己的不满,最后逐步演变为对新村民的指责。新村民觉得自身贡献和村民身份并没有得到老村民的认同,一气之下甚至解散了原先保持沟通的微信群。”

基层民主协商议事会,成为解决这一冲突的关键。青山“同心荟”代表与黄湖镇人大代表、青山村委代表、余杭水务集团代表等多方协商后,终于拿出了解决方案:采用阶梯水价,每户每人提供2吨免费水,并对民宿、农家乐、贫困户进行优惠;水质浑浊有技术原因,水务集团会免费上门服务。

关注新村民的同时,老村民也被照顾到。郑煜说,青山同心荟经常组织活动,如极有代表性的青山talk。通过村民的意见和发言,连接老村民和年轻人,从而形成新的村规民约。

比如,青山村成为旅游村后,噪声问题成了老村民与新村民、游客的矛盾之一。“老村民觉得晚上太吵,新村民又不适应。”为此,青山同心荟积极地同老村民沟通,最终定下了新“村规”,约定作息时间,如今噪声问题已经得到妥善解决。

宜人美景固然是乡村拥有的天然资本,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也是留住人才的不二法宝。黄湖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山村创新建立以驻村贡献度为依据的人才积分评价体系,配套制定“未来乡村”人才服务保障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未来乡村”人才提供村内存量房屋租赁减免、使用村内闲置宅基地以及允许参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受部分权益等。

眼下,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崭新的乡村生活,青山村还将原龙坞泉水厂改建为龙坞里社区,开展青山伙伴共住计划,给短期访客和寻找居所的新村民提供了一个居住空间。

乡村不应“复刻城市化”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各地的乡村建设在快速推进,但也随之暴露出不少问题。原本各具特色的乡土村落被同质的城镇化所代替,让人不免产生千村一面的感慨。

乡村振兴,难道只有“复刻城市化”这一条道路可以走吗?

以“普通村落”为起点,最终定位打造“国际艺术村落”的青山村,用生动实践告诉我们:成功路径千条万条。乡村只要立足原风貌、原生态,做好传统与现代的衔接,古典与时尚的互融,传承与创新的契合,就会衍生无限可能。

2019年10月,青山村被余杭区政府正式确定为“未来乡村实验区”,肩负起探索乡村更多可能性的重任。

现在,迈入文艺气息十足的青山村,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融于自然、面向未来——

访客中心的外立面是用竹子包裹起来的,融合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融设计图书馆是由原本破旧的村礼堂翻新重建的,馆中有用宣纸糊成的“飘”纸椅、用百家布做成的“鞍”、用白铜丝编织的佛像……

作为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万向信托和大自然保护协会(TNC)联合发起并捐赠支持建立的自然教育基地所在地,青山自然学校整个校园更是只有两栋建筑,且全部由夯土、建筑垃圾压碎制成的砖块建成,墙的内外都保留了夯土本来的土黄色,配上屋顶中式传统的小青瓦,显得古朴而富有诗意。

这段时间,来自德国的新村民Nicole正在这里教村民们一起制作堆肥。在她的指导下,大家熟练地把秸秆等废弃物碾碎后进行分层堆肥,“这样既提高了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也做到了绿色环保。”

由青山自然学校与黄湖镇联合推广的“自然好邻居”计划,同步生根发芽。这是一个青山村村内商业反哺公益的计划,已吸引73位村民加入,为来访者提供绿色农家饭和特色民宿等服务。依托该计划,青山村去年一年导流数额订单就超过80万元,每笔订单会将5%~10%的收益拿来反哺水源保护计划。

青山村的成长,努力保持贴近自然的状态。为此,村里建立了一个特许经营机制用以保障。黄湖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山村的企业入驻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镇村通过未来乡村产业评审会去评判某一项目是否适合在青山村落地,落地企业会将其村落贡献以指标形式写入租赁合同中。

值得一提的是,村中还设有专门的艺术顾问和环境顾问。环境顾问在外来项目想要入驻村庄的时候对其进行评估,持有一票否决权制;艺术顾问在公共场所建造之前,从艺术角度进行指导和纠正,促进青山村在生态循环和艺术设计方面全面发展。

眼下,青山村“国际艺术村落”的梦想愈发照进现实。山脚下、龙坞岸边、竹林深处,已经留下不少来自世界各地艺术家和设计师的作品,让这里成为文艺青年热衷的打卡点。今年夏季,青山村承办的“阿里设计赋能乡村·在青山群响艺术季”活动,邀请160余位来自国内外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呈现了100余个艺术项目,综合文旅收入达1200万元。

艺术气息的发散,正在带动全域朝向更高维度发展。现在的黄湖镇,既有放眼望去满眼青翠的生态图景,也有国际范交融乡土味的艺术村落,更有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大溪两岸。

前不久,黄湖镇还发布《大溪理想图》,描绘了一幅“人间青山 烟火黄湖”的未来图景——

郊野、老街和新区,被黄湖大溪一分为三。通过防汛梯田、生态堤岸、观展堤岸等方式,黄湖镇重塑原有硬堤,设置亲水游步道,打破水岸间生硬的隔断,形成柔性的过渡空间。岸边还有一个水上乐船,可以衍生打造各种活动场景。每当夜幕降临,船只就如同一盏河灯漂浮水面,在夜色里格外动人。

青山村的未来会在哪?下一个青山村会在哪?当一个乡村观念新、定位准,自觉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高度谋划发展,时间将给出最好的答案。

作者:通讯员 胡金 姚玲玲 记者 唐骏垚 编辑:陈周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