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zsc.com.cn

浙新办[2006]23号

蹲点浙企看智造 | 从行业落后12年到产品销全球 藏在压缩机里的逆袭秘密

2023-11-15 21:41:36来源:浙江在线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展现各地对标新要求新课题的先行探索突破,浙江在线推出特别策划报道,深入各地基层蹲点采访。连日来,采编人员进企业,到工厂,入车间,现场捕捉迸发于生产的创新火花,亲眼见证打磨于一线的奋进精神,看浙江如何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

浙江在线11月15日讯(记者 包勇 见习记者 高雅)从跑市场赚差价到推出自主产品,从落后行业12年到厚积薄发成功赶超,从燃油车切换到新能源汽车市场……小小汽车空调压缩机里,藏着企业一次又一次的攻坚克难。

今天,浙江在线记者来到丽水龙泉市三田汽车空调压缩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田公司”),感受“自主研发”所带来的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落后行业12年实现逆袭

走进“三田公司”生产车间,只见一排排自动化屏幕闪烁,机械手在数控设备间循环运转,车间里鲜有人走动。

“今年1-10月,营业收入已突破5亿元。”三田汽车压缩机总经理助理汪鹏望着眼前的自动化生产线,思绪一下回到2012年。彼时,专注于汽车滤清器产业的三田集团经历10年的快速发展后,遇到了“成长的烦恼”。

“汽车空调压缩机市场大、利润高,但没有研发团队,当时我们只能当销售赚差价,或者拆机件再造,单件产品利润只有5%。”汪鹏说,公司发展需要新市场,“蓝海”就在眼前,自主研发是路径。

就这样,三田公司租下一间120平方米的房子,汪鹏与5名同事组建成第一批研发团队,一边跑市场了解各种车型的需求,一边研究同类型的产品,并将目光瞄向了高端乘用汽车。  


三田压缩机发展史 见习记者 高雅 摄

与家用空调压缩机不同,汽车空调压缩机“更娇贵”,在汽车狭小的空间内,不仅要解决噪音、油耗和温度稳定性问题,还得适用于不同路况场景。

埋头苦干,无数次尝试与失败。终于,在2013年,由三田公司自主研发的斜盘式变排量压缩机正式推向市场,大获成功。

“刚起步时我们整整落后了12年,但我们做到了。”汪鹏说,那一年,新开发产品业务利润就占企业年度利润的60%以上,三田也闯入了国产品牌第一梯队。

产品卖到全球60多个国家

边走边聊,记者发现生产线上汽车空调压缩机,有的有凹槽,有的则没有。汪鹏微微一笑说道:“这就是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的区别。”

春江水暖鸭先知。原来,早在2014年,当新能源汽车开始出现在大街小巷,作为汽配制造行业的新秀企业,已经尝到自主研发“甜头”的三田公司,敏锐地将目光锁定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

“燃油车空调压缩机靠发动机驱动,需要凹槽放置皮带,新能源汽车则靠电力直接输出。”汪鹏顿了顿说,那时候想进入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看似广阔的“蓝海”,其实暗潮涌动。

在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调研中,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车厂对压缩机的匹配性、安全性、能耗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浙江在线记者在工厂内进行采访 见习记者 高雅 摄

汪鹏举例说:“行驶过程中,新能源汽车比燃油车更安静,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需要更低的噪音、更高效的制冷效率和更紧凑的体积,另外,新能源汽车讲究节能环保,需要较高的能效比。”

经过四年自主研发与积淀,2018年,三田公司推出了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市场初期定位汽车加装后市场,与头部企业错位竞争。

“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已经更新到第四代,多平台研发设计,覆盖大部分新能源车型需求,产品的质量和性价比得到市场的认可。”汪鹏说,他们的产品已卖到了欧洲、中东、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

每年研发经费占营收比重超6%

“‘自主创新’这四个字已经成为三田公司发展的‘生命线’。”浙江在线记者与汪鹏一起走出生产车间,面前不时驶过一辆又一辆满载产品的货车。

汪鹏介绍说,公司每年研发费用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5%以上,公司拥有压缩机产品50多个系列、2600多个型号,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00多项。自2018年以来,汽车空调压缩机经营业务年增幅持续在30%以上。

“目前,我们正通过打造‘未来工厂’,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使汽车空调压缩机从加装行业进入到车企的工厂内。”最近,汪鹏一直忙于“未来工厂”项目的建设,这对公司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浙江三田智慧园区驾驶舱 见习记者 高雅 摄

“原来一条数控生产线需要四五个人,未来一个人可以管控一条生产线。”汪鹏说,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正向智能工厂、未来工厂升级。

随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之间深化融合,三田公司还将串联起上下游产业链,共同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提高浙江省汽车零配件核心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

站在三田智慧园区的驾驶舱屏幕前,看到那一串串不断跳动的图形和数字,浙江在线记者似乎也看到了这家企业智能化的明天。

车间采访手记:

蹲一个车间,听一段故事,一部企业“成长史”徐徐展现在了记者眼前。为什么三田公司规模能做这么大?细细回想,便也豁然开朗,自主研发的创新优势,赢得企业发展优势。三田公司的每一步都生动诠释了自主创新的蓬勃力量。创新不问“出身”,创新必定迸发新活力。


作者:记者 包勇 见习记者 高雅 编辑:高明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