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zsc.com.cn

浙新办[2006]23号

潮评丨从“我看世界”到“世界看我”

2023-09-11 20:38:17来源:潮新闻

9月11日,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来到第三站——绍兴站,继续延续前两站的盛况,传递现场精彩热闹而有序。就像新鲜发布的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主题曲《燃》所唱的:光闪亮,心激荡,有一种力量,守住过往越过阻挡。

火炬传递,意义非凡。1990年北京亚运的“亚运之光”火炬接力历时一个多月,全程18万多公里,遍及当时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参加者达1.7亿之众,在杭州所到之处同样水泄不通、全城轰动,留下了一个个“名场面”。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还是奥运史上传递路线最长、传递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火炬接力,奥运火炬在西湖边、温州奥林匹克广场、宁波北仑港,皆遇见了一片五星红旗的海洋。

然而,两届亚运会、一届奥运会、一届冬奥会,过去三十多年,中国承办举办国际性体育赛事的经验越来越丰富,火炬传递所引起的轰动效应,不再以人流数量来体现。从1990年的万人空巷围观“中国首次”到今天井然有序迎接“中国又一次”;从提前占位、比肩接踵,到坐着地铁直达活动现场;从将草场踏为泥地争先一睹火炬实物,到动动手指就能成为数字世界的火炬手,围观火炬传递不仅是形式之变,也有心态之变:作为国际盛会的东道主更加自信,见证历史时刻的我们更加从容。以前是“我看世界”,现在是“世界看我”。

“我看世界”是初见的喜悦,一种走向世界舞台的振奋。“世界看我”则是向世界敞开胸怀的热情,一种广邀八方共襄盛举的自信。

如何让“世界看我”?从火炬传递安排中可见用心。在火炬手的选择上,突出那些对经济社会发展、对道德文明建设有突出贡献的典型人物,着重展示中国人、浙江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在路线规划上,围绕“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省域品牌,着重向全世界展示浙江各地深厚的人文资源和日新月异的城市风貌。杭州的“锦绣繁华新天堂线”、嘉兴的“红船领航 筑梦未来”、宁波的“滨海宁波 扬帆世界”、温州的“千年商港 幸福温州”、丽水的“秀山丽水 青年之城”……城市为画布,熊熊火炬如画笔挥洒其上。11幅火炬行进图,就是11幅推介画,把全世界的目光吸引到这片人杰地灵、创新创业、活力无限的大地。

这种心态转变在杭州等待亚运的诸多细节中,皆有体现。曾经有网友调侃杭州的一些街头,五步一造景、十步一吉祥物,钱塘江边灯光璀璨,社区英语角大爷大妈也在学说“维尔康姆”,处处是亚运的氛围感。东道主的精心准备,无一不是带着“世界看我”的心理在筹办。并且,整个过程精益求精,务必让宾客感受到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气度风范,感受到浙江文化的特色魅力、厚重底蕴,感受到我们喜迎八方来客的热情友好,却同时要求不靡费人力物力,做到“简约、安全、精彩”。既重视外在的修饰、也重视内在的提升;既强调会中感受、也强调会后效益,从容有度地接受世界目光的审视。

心态之变背后,是国运的升腾和托举。从北京到广州再到杭州,33年间,亚运火种薪火相传,使命不改。33年间,中国飞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中国式现代化阔步前行,从经济社会到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以坦然而自信的姿态恭迎嘉宾,以风景靓丽的浙江之窗展示中国之治,杭州亚运会准备好了在亚细亚的土地,写下一个精彩自信的亚运故事。

作者:评论员 张萍 编辑: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