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zsc.com.cn

浙新办[2006]23号

构建“非遗+宋韵”标识体系 上城打造精神共富体验高地

2023-06-20 09:53:45来源:上城报

352d16df02fbd274e18a6ee8d25d5093_rB4AiWSQhRyAURDPAAHk2MhlTso316.jpg

感受点茶文化

大屏投放非遗宣传内容

上城报讯 作为南宋临安城遗址所在地的上城区,是宋韵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和南宋文化的发祥地。近年来,上城非遗以“宋韵薪传”为发展平台,聚焦“非遗+宋韵”,有效利用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非遗代表性项目,释放精神共富新动能,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推进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和高标准打造最具上城区辨识度的非遗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全面提升我区新时代非遗保护传承弘扬水平。

聚焦“非遗+宋韵”融合发展 全面构建标识体系

全领域推动非遗传承发展。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传承发展,通过系统梳理非遗发展布局,推动“非遗+宋韵”融合发展,先后制定并出台《关于推进上城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上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扶持的实施意见》,2023年初将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全方位梳理宋韵非遗项目。组建本地文史学者、基层文化工作者、民间文化爱好者、非遗传承人等专家咨询团队,开展全方面调查走访,对宋韵相关的非遗项目挖掘梳理,2023年,“宋韵薪传”列入第一批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杭罗织造、铜雕技艺、金石篆刻、杭州刺绣四家特色非遗工坊列入第一批省级非遗工坊。

全维度展示非遗宋韵魅力。立足辖区内丰厚的宋韵文化资源,大力扶持胡庆余堂、方回春堂、铜雕技艺、西泠印社、南宋官窑等近百个与宋韵非遗项目。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过走读上城、展览讲座、互动体验、非遗快闪等非遗特色活动,在全区构建“非遗+宋韵”标识体系,形成社会各界对宋韵文化的共识。

壮大“非遗+宋韵”文化产业 全力激发创新引擎

持续做大做强宋韵IP。依托国遗等重点项目,以宋韵文化作为创作和生产的题材,通过政企合作、政策扶持、活动推广,制作出宋香、宋食和宋画等38个重点IP转化项目,助力300余家企业推出400余种“宋创”产品。强化数字赋能,依托“云上宋韵”平台,利用5G等数字化技术,推动宋韵非遗项目“活起来”。

强化非遗产业跨界融合。聚焦旅游、文创、商业等领域,强化非遗跨界融合和联动,融入吃住行游购娱,挖掘非遗老字号等品牌潜力,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金石篆刻”非遗工坊秉承“将艺术融入生活”的理念,累计设计产品百余款,2022年工作站、非遗工坊等保护单位,实现线上及线下销售额50亿元。

利用非遗撬动乡村振兴。非遗责任保护单位万事利与开化县携手开启了集约化、规模化特种蚕产业示范区的建设基地,累计开展标准化养蚕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850余人次。铜雕技艺第四代传人朱炳仁、第五代传人朱军岷,为帮扶乡村匠人,在松阳、衢州等地建立了匠人工坊,现在已正式开街运营。宋韵杭绣助力乡村振兴,开展了“一针一线”公益项目赋能培训”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镇成校举办。

点亮“非遗+宋韵”品牌动能 全域绘就共富图景

构建多元化品牌矩阵。深挖文化精髓、激发非遗活力,将上城的非遗项目与宋韵文化特色展示空间进行结合,构建立体化的“宋韵薪传生活体验”品牌矩阵。高标准筹办“非遗大观园”等品牌活动,并形成上城特有的宋韵非遗雅集节目库,让传承人走进聚光灯下为非遗品牌代言,探索出一条非遗保护与当地传统文化传承、大众文化消费引领相融相促的道路。以非遗研学游为载体,统筹谋划一批宋韵+非遗主题精品线路,不断扩大旅游消费和影响力。

构建立体化宣传格局。充分调动“研究会”“智囊团”“媒介库”,系统性提炼“宋韵薪传”的核心特征,打造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化符号和精神标识,进一步加大社会面宣传力度。持续推进德寿宫遗址博物馆、馒头山等区域内非遗挖掘和利用,形成“一核多心、群星捧月”的展示传播格局。强化数字赋能,持续做好“可儿学非遗”抖音号的宣传,全年点击量1000万人次,销售额达1亿元。

擘画生活化共富图景。推出“南宋有约”等非遗研学线路10余条,评选“宋韵薪传”十佳非遗“潮”榜,让宋酒、宋香等市井中的“烟火气”表达出时代活力感。围绕非遗景点打造、非遗体验、惠民工程等内容,形成宋宴、宋玉、宋香、宋茶等非遗体验体系,创设多样化消费场景,实现街区间优势互补、信息互通、客流互引,打造“热点”地标,开发“爆款”项目。深入打造非遗雅生活基地,全年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活动千余场,惠及人群百万人次,推动宋韵文化“飞入寻常”,实现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双丰收”。

上城依托宋韵文化资源和非遗资源优势,将二者有机结合、融合创新,推动城乡共富、精神共富。一是工作模式创新。利用非遗帮带、结队帮扶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坚持传统工艺流程的整体性和核心技艺的真实性,搭建与科技、旅游等产业的合作平台,支持创新相关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形式。二是工作思维创新。将数字化思维和系统性思维运用到工作全过程,借助数字化手段,围绕非遗景点打造、非遗体验等内容,形成宋宴、宋香等非遗体验体系,创设多样化消费场景,实现街区间优势互补、客流互引。三是展示方式创新。依托南宋皇城大遗址综保工程,做优“宋韵薪传”传统工艺工作站,精雕细琢打造各级非遗工坊集中展示区,从单个项目保护走向整体综合保护,形成项目多样、特色鲜明的非遗矩阵,将宋韵文化“盆景”转化为“风景”。

作者:区文广旅体局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