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zsc.com.cn

浙新办[2006]23号

“汛”即行动 上城筑起防汛“安全大堤”

2023-04-18 09:32:06来源:上城报

近期汛期临近,上城充分利用汛前“窗口期”,立足早准备、早防范、早落实,扎实开展各项防汛备汛工作,坚持“早”字当先、“汛”速行动,筑起度汛的“安全大堤”。

3月,区防指办向社会公示2023年度全区防汛防台抗旱行政责任人、包保责任人名单。据悉,全区全面落实防汛行政首长负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实行“区领导包街道(管委会)、街道包社区(村)、社区(村)包户到人”,责任体系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区共落实防汛行政责任人218人,其他各类基层责任人共2811人。区防指建立“1(区指挥中心)+3(分指挥中心)+14(街道)+N(部门)”值班值守体系,全面落实24小时值守和巡查检查制度,通过日常抽查、响应期间每日检查相结合,确保责任人员履职到位。

“责任压实到个人,坚决杜绝汛情发生时找不到人的情况发生。”区防指有关负责人说。

为进一步夯实压牢防汛责任,区防指办紧紧围绕防汛防台“八张风险清单”,制定《杭州市上城区“八张风险清单”分类分层分级研判管控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风险隐患分类研判、区街社三级分层管控、“三张单”(风险提示单、预警相应单、管控指令单)分级闭环机制,依托“防汛防台在线”数智平台,实现风险滚动研判、“三张单”快编发、快流转、快处置,做到信息上下贯通、任务条抓块统、工作执行闭环。制定细化完善“五停”实施流程,制定下发“五停”机制;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打造区、街、社、企四级预案管理体系;制定完善区防汛防台隐患管控一张表和风险识别一张图,全面组织社区(村)图表化的防汛防台工作预案编制,完成所有196个社区(村)级防汛防台形势图编制工作,进一步提升了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建伍盘资 配足配强防汛“粮草”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有效落实防汛物资储备工作是保障安全度汛的重要支撑,为此,我区专门编制了《上城区防汛防台应急物资储备参考标准》,明晰了具体储备标准,进一步规范防汛防台应急物资管理,提高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区防指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区街两级备有防汛防台储备物资11.5万余件(区级储备9.6万余件,街道级储备1.9万余件),其中大功率水泵车16台(含消防)、应急排水车4辆、橡皮艇59艘、排水泵329台;所有物资均已按照标准储备到位,各社区责任人“四小件”、水泵配备到位。

防汛救援力量方面,全区建立“3+14+N”队伍模式,即3支由综合行政执法局、绿化、民兵组成的区级应急队伍,共672人;14支街道50人以上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共762人;N支部门和社会队伍,包括公安、消防、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企业队伍等。同时,每个社区有1支10人以上综合应急队伍。各类队伍在日常工作和应急响应期间,加强值班值守和巡查检查,及时发现处置风险隐患,发挥风险管控实效。

试点先行 打造防汛隐患处置智能“耳目”

“每年汛期,防汛风险隐患排查都是‘必备科目’。”区防汛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汛期来临前,上城借助智能,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和重要设施,开展风险隐患排查。

“点开应用屏幕,防汛防台相关风险隐患、气象监测、应急资源等应急数据‘一目了然’。”这是区应急管理局开发的城市内涝和运行安全智能协同应用,已被纳入2022年省应急管理领域“一地创新、全省共享”项目,今年3月通过项目验收终验和省厅应用试点阶段性验收,被列为近期计划推广应用。

该应用梳理出“8+28”风险场景,厘清风险、责任、处置三张清单,将预警、风险、责任、措施进行智能化关联,实现“家底清、风险明、可预警、能调度、可追溯”,进一步提升防汛防台指挥体系协同作战能力。

近期,在平海路岳王路口发生一起树木倒伏事件,有出租车被压,车道也被挡住,对过往市民出行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相关部门借助区城市内涝和运行安全智能协同应用,联动协作对倒伏树木和树枝进行紧急处理,现场交通很快恢复畅通,整个处置过程应用上中可视可控,相关部门协同高效,更加及时精准有效地处置事件、应对风险。

这只是区城市内涝和运行安全智能协同应用投入试运行进行隐患处置的一角。该应用自2022年7月下旬开始试运行,试运行至今,气象预警通知防汛责任人13万余人次,风险隐患日常排查53处,联动处置突发事件168起,特别在短临强降雨和台风“梅花”期间有效联动处置闭环。

此外,在汛期来临前,全区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属地自查、部门检查、防指督查的方式全面开展检查,坚持即查即改,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建档立案,实行风险清单化管理;对所有风险点位全部进行重点管控,动态更新风险区受影响人员清单、特殊群体转移责任人和“一户一策”内容。

作者: 编辑:张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