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点赞 上城掀起一股“正脊潮”
上城报讯 3月初,上城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启动青少年“正脊工程”行动,为全区近12万名义务教育段学生开展脊柱健康筛查和康复指导。近日,央视《新闻1+1》将镜头聚焦上城青少年“正脊工程”行动,重点报道了上城编排推广青少年正脊操、定期调整课桌椅高度等防控举措。
上城将青少年“正脊工程”行动列入2023年区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今年,上城以青少年“正脊工程”行动为契机,聘请杭州市中医院为指导单位,进校开展脊柱健康讲座和脊柱专项筛查;科学编制室内、室外2套正脊操,在全区98所中小学校推广学习,并纳入学校执行力考核;强化脊柱健康宣教,提升师生家长脊柱健康意识和防护能力。杭州市教育局向全市各区县教育局发文,点赞推广上城“正脊工程”行动经验做法。
上城区中小学校从日常点滴出发,掀起一股“正脊潮”。由杭州天杭教育集团和杭州市东城第二实验学校编排的正脊操,节奏舒缓,能有效缓解脊柱疲劳。两套正脊操分别适用于室外和室内练习,不仅适合孩子,老师等久坐人群也可以参与练习,让脊柱少走“弯”路。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笕文实验学校)特别开展“向阳生长,正脊工程”,从场域、活动、课程全方位培养学生关爱脊柱健康的意识,从“课前调桌椅、课中端坐姿、课间正脊操”出发,让每个孩子都有适宜的校园生活。
此外,上城学校对日常体能操也进行花式创新,让孩子们的身体动起来。杭州市景荷中学依托校园特色课程,创意开展“泥塑课堂”和“太极桩功”。学生们可以通过做脊柱泥塑来更深入地了解脊柱的结构和功能。融合了传统武术体适能训练方法的特殊“太极”,简单有效,让学生们养成站如松、坐如钟的好习惯。杭州市澎雅小学开发“宋韵向雅正脊体能操”,从宋韵文化运动中汲取灵感,结合医学正脊动作进行设计编排,以克服自重的力量练习为主,辅以协调和拉伸练习,从而达到正脊和体能提升的效果。
在正脊、护脊的过程中,各学校也纷纷出谋划策。杭州市澎扬中学对脊柱筛查中出现脊柱健康问题的学生以亮“黄牌”“红牌”的形式进行提醒、跟踪,并做好正脊操的学习推广。同时,学校总务部门对所有课桌椅高度进行调整,并将此作为常规任务,每半年调整一次。
下一阶段,上城将纵深推进青少年“正脊工程”行动,在全面开展筛查工作的前提下,扎实做好青少年脊柱异常综合防控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家庭、专业医疗机构的多方联动功能,依托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脊门诊平台,针对中高风险的青少年脊柱异常患者,建立持续跟踪回访机制,完善筛查、预防、干预、再评估的防治闭环,关爱每个学生的脊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