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共育合力推进 “三共”探索新路径 校家社无缝融通 破家庭教育难题
上城报讯 “自家孩子身高跟同龄人比矮了半个头,要不要给孩子打生长激素?”这是不久前,采荷街道晓荷家委会和青荷苑社区妇联执委在上门走访过程中,收到基层家庭广泛反映的关于孩子身高担忧的问题。
广大家庭有需求,如何精准服务?对于此,近日,浙一儿科医生走进青荷苑共富单元开展“孩子生长激素到底改不改打?”主题讲座。
“听了专家的讲座,我们没那么焦虑了,也了解到不可以盲目跟风地打生长激素。”全程仔细聆听了讲座的市民李女士终于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今后,我们会加强孩子的户外体育锻炼。”
家门口的优质家庭教育资源,快速、精准地化解了萦绕在家长心头的烦心事。这得益于我区创新“三主”“三共”融通合育模式,政府主导,校家社协同推进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
去年以来,我区以未来社区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建设为契机,选取采荷街道青荷苑社区试点,以校社共育为突破口,搭建校家社高效协同推进家庭教育的大场景,联动妇联、教育等部门和社区、社会组织、家长志愿者,组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共同体,有效破解基层家庭教育力量散、闷头游、效果弱的“三大难题”。
校家主动的亮点在于组建了一组、一委、一荟议事小组,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议事协商。“一组”是由教育局、妇联、采荷街道和采荷二小等单位搭建的组织框架。而“一委”则是把学校家委会“搬”至社区,成立“晓荷家委会”。“一荟”则是由学校大先生和社区大先生共同组成的“晓荷名师荟”,学校大先生擅长演讲口才、美文欣赏、创意美术等偏“学术”型的学科。一组、一委、一荟三者之间实现了可持续地良性互动。
“螺蛳壳里做道场”,说的就是青荷苑的现状。小区属于老小区,在“旧改”过程中,社区破除万难,新增了2000平方米的配套空间。其中,打造以晓荷书房为主载体,金牌管家、荷苗童乐园为补充的家庭教育活动家园,总面积达500平方米,内容覆盖亲子课堂、幸福e家课堂、母子作品展、家庭阅读角、家庭健身房、家庭会客厅、莲子积分兑换驿站等10大功能。
阵地有了,那么由谁来提供服务?“我们主要通过社会主推、引入第三方与社会组织,提供精准服务。”社区负责人介绍。最受幼儿家庭欢迎的是小区一角打造的荷苗童乐园·东方未来托育园。该园区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内设置活动室、保健室、配餐间等多个功能性区域。“从刚开始建就有很多家长来咨询,先后已有近100组受益,现在我们已经入园日托、半日托幼儿12名和早教幼儿21名,因为是普惠型的,不少家长说这各方面正契合了他们的托育需求。”托育园负责人方老师说。
此外,学校、社区的师资内部循环,实践智慧空间的共融之路,并且当地将智慧技术、学校资源融汇到社区服务,开发家校政社融通校本课程。
修建宋韵海塘公园,带孩子们领略宋代海事文化;邀请工艺美术大师,带孩子们体验宋代之美……社区以晓荷书房作为上城区宋韵文化传承点为契机,周末开设宋韵中国传统礼仪教育课程,假期一周开办两期宋韵文化课程。
校家社共同实践精神空间共富之路,协同发掘地域文化、德育文化,构建精神共富的文化命运共同体,带领社区家庭在文化活动中感受家风、家教的内涵和意义,实现以文化润校风、校风领家风、家风促社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