笕桥 千年古镇谱写共富新篇
浙江元宇宙产业基地鸟瞰效果图
横塘社区综合整治样板区
水墩社区文化家园——非遗馆
上城报讯 一条机场路,看尽笕桥繁华。
这里,宋称“茧桥”,因“茧”而名,织造丝绸文化至今兴盛;这里,崇信重义,源于南宋的“义信”文化传承千年。
从“走马塘”到“国宾道”,这条大路也繁盛了千余年。即使历史上一次次旧貌换新颜,十里浓荫始终生机勃勃。
它记录着笕桥发展一路以来的奋斗喜悦,也记录着砥砺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征程。
秋声渐起,柿红梨黄,贯珠累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也是笕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牢记嘱托、喜结硕果的十年——
笕桥,这座杭城东郊的千年古镇,实现了经济发展、城区面貌、民生保障等全方位、整体性的蝶变新生,绘就了共同富裕、幸福高地的丰收彩卷。
产业转型升级 焕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2012年底,火车东站核心区块,万事利科技大厦落地运营,占地面积近8000平方米——这是笕桥第一座经济楼宇。
由传统制造到文化创造,再到品牌塑造的转型升级,让人一提起丝绸就最先想到万事利……它的蝶变,是笕桥乡镇企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去年,省人大代表、街道的乡贤人士、西子联合董事长王水福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实现了上城在该奖项领域零的突破。在不久前公布的2021年度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笕桥2家企业榜上有名,占全区入围企业的四分之一。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演出惊艳四方。而其中,全体演员的表演服装创意设计源自笕桥的一家民营企业——布料图书馆。这家鲜为人知的企业,经历了7年的努力,成为国内首家集定制、研发、档案收藏、跨界设计应用于一体的新概念面料科技创意中心。
短短十年,笕桥楼宇经济从无到有、集聚壮大。近年来,笕桥街道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持续强化人才引育、优化营商环境、增强惠企服务,全力支持企业向创新要竞争力,向质量品牌要效益。
看环机场区域,关并“低小散”,栽培梧桐树,多年来的“腾笼换鸟”迎来了“凤凰涅槃”,以横塘福济寺产业园为代表的社区集体经济加快发展,进入跨越发展快车道。
再看街道与省农科院联合共建的农创园,自2019年开园运行以来,已累计引进企业202家,在孵企业167家,引育国家及省“万人计划”各1项,人才与企业孵化器平台作用不断放大。
今年8月,全省首家“元宇宙产业基地”揭牌并落地街道米果·产业园,聚力打造“场景化+数字化”元宇宙产业平台,点燃了街道数字经济发展的星星之火。
环境有机更新 打造品质宜居新家园
城市化,归根到底是人的城市化。
这几天,李大伯忙着辗转于各大建材市场,以他的话来说,这一场“奔波”是“幸福的忙碌”。因为,他所在的黎明社区回迁安置房即将交付。
“老底子环境没有现在的地段好、交通便。我盼着早点住进新家,先来看看装修。如今的日子真的越来越有盼头了!”他满心欢喜。
笕桥面积19.7平方公里,是全区行政面积最大的区域,为破解亦城亦乡二元结构,大踏步赶上杭州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步伐,十年来,街道共完成征迁回迁项目26个。花园、水墩、黎明等社区整村推进;花园府、水墩苑、白石嘉苑等一个个高品质居住小区拔地而起,6400余户居民喜迁幸福新家。
拆违拆迁历来是最难啃的骨头。近3年,街道大刀阔斧地推进着环机场综合整治,涉及黄家、同心、横塘、俞章和笕新5个社区,总面积约5.5平方公里,涉及居民2000余户。特别是去年7月启动的环机场区域横塘社区拆违及拆迁改造工作,创下了26个小时完成608户丈量,72小时全面签约,100天完成整体拆违的“笕桥速度”。
如今,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的黎明区块回迁以及横塘西区块征迁,即将为笕桥十年城市化进程画上圆满句号。全域城市化,近在眼前。
而高品质宜居家园,也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2014年以来,街道贯彻落实省市区“五水共治”部署,一揽子实施拆违复绿、清淤截污、雨污分流、调整业态等举措,接续推进“清三河”“剿灭劣Ⅴ类水”“美丽河湖创建”等治水行动。
坚持生态惠民,笕桥用4年时间打好区域更新“攻坚战”,合计清退沿河厂房作坊260余家,消除排污口470余个,实施河岸绿化48万平方米。
如今,笕桥21条大小河道,85%以上断面恢复到了Ⅳ类水质;笕桥港、白石港等4条河道成为省级美丽河道。老笕桥人记忆中,水清岸绿、白鹭翻飞的水乡画面再度重现。
民生持续改善 构建幸福和谐新生活
民生,共富之本。
“希望社区多一些活动空间。”百姓的呼声,更是政府服务的“风向标”。
因地制宜,笕桥瞄准了一众回迁安置房里闲置的架空层。2016年,街道在白石社区首次创新打造了小区架空层文化客厅,新增健身房、图书馆、少儿民族馆、妇儿服务驿站等多样化活动空间。
自此,多点开花。如今,笕桥已建成运行31个、总面积逾万平方米的架空层文化客厅,集成宋韵文化传播展示、人大代表履职、党群联动、统战凝聚合力、共建等诸多功能,打造小区里的公共文化空间。
同时,街道从各社区老党员、老干部、老贤达中选聘了廉情员组成笕桥行风监督员队伍,及时收集居民有关意见建议,对民生实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监督。社区容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同时,社风民风也悄然改变。
此外,笕桥优化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的党群服务矩阵,联动20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个党群服务驿站,形成“1+20+3”的党群共富“生态圈”,聚焦多元需求,联动企事业单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为老为小”服务,实现党群“服务圈”与居民美好生活“幸福圈”同频共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获评首批“杭州市党群服务实践基地”。
为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街道还依托本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非物资文化遗产,有力推动“义信”文化以及织造丝绸、“笕十八”中药、非遗技艺等特色文化传承创新,也因此获评2021年“浙江省文化强镇”。
此外,军地共建、崇军优属是笕桥的优良传统。街道始终注重加强与机场等驻地部队的联动共建,率先建成全省首批“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看笕蓝天”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项目先后获中宣部、省民政厅等提名表彰,“红星之家”退役军人服务品牌不断擦亮,全民崇军优属传统在新时代不断发扬传承。
新起点,新征程。
面向未来,笕桥街道将继续党建铸魂,凝聚合力,奋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笕桥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建设新时代共富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