笕桥:突出个性化服务 按需配备优化高质量养老
扎实平台建设 科学合理设置
上城报讯 截至目前,笕桥街道60周岁以上老人有14885人,整体老龄化占比达21.24%,老龄化程度不断提升。如何做到真正的老有所乐?
上城老年电视大学笕桥街道教学点自创办以来,一直致力于满足辖区老年人精神层面个性化需求,把优质的老年教育资源送到老年人身边,努力把老年电视大学建设成为老有所学的课堂、老有所乐的舞台、老有所为的阵地。
为便于集中管理,街道老年电视大学教学点设置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根据“以人为本、专业运作”原则,特邀请9位专业教师授课,每班人数控制在5-20人之间,这一举措得到了居民们大力支持。家住笕桥社区的陈阿姨说:“自己平时就喜欢唱唱歌跳跳舞,但是今年因为疫情的影响,一直没有机会得到比较好的专业培训,今年秋季班好不容易开课了,虽然在党群服务中心,路途稍微有点远,但是自己也能理解和放心,毕竟疫情还处于常态化防控阶段,在一个教学点上课更安全。”
把握多种需求 按需定制课程
针对老同志需求各异、文化程度不一、理解接受能力有快慢等实际情况,街道积极采取定班次定学习内容举措,真正实现了个性化教学,做到了针对性,适应性,趣味性,进一步调动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2022年秋季班一共开设合唱、声乐提高、朗诵、模特、舞蹈、葫芦丝、书画等7大类10个班的课程,深受老年人的喜爱。家住东港社区的张大伯饶有兴趣地说:“自己平时也喜欢书画,没想到这次刚好有书画课,能受到更多专业指导,在家也可以把学到的技能再巩固一下,说不准以后家里的春联等也能自己写了,将学到的技能用在生活中,特别有意义。”
创新教学模式 提升教学质量
为综合提高办学质量,街道在选拔优秀教师方面注重引进“专职型”和“余热型”两类人才队伍。一方面挑选有教学经验的年轻专职老师,对其进行培训,使其把握老年人生理、心理与学习特点,利于其开展教学活动。另一方面选择富有余力的老教师前来任教,用“老先生”教老先生,容易让新学员更快融入课堂。杭州市仁本职业培训学校笕桥街道教学点负责人陈莉老师介绍说:“特意为学员们创新制作特色考勤卡,要求学员做到每堂课都有考勤、每学期都有期末考试、每堂课都有照片留念,结合学员根据教师上课情况填写的《教学质量评分表》,从而督促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此外,老年电大也会偶尔开展一些文化体育活动,以动静结合的方式愉悦老年人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