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zsc.com.cn

浙新办[2006]23号

糕点飘香曾时令

2014-12-31 10:05:48来源:杭州日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杭州的食品商店有名的有解放路上的杭州食品商店、清泰街上的颐香斋、延安路上的采芝斋、中山中路上的九芝斋、靝香斋和方裕和等。店内常常门庭若市、人头攒动,晚上灯光通明,直至打烊。那时候春节走亲访友常到食品店买水果小扁篓送人,竹篾盖子下还要压张红纸,图喜气。看病人则送玻璃水果罐头、菠萝、橘子的居多,也有红果等冷门的,两元一个,贵的。托人办事,要印铁制罐的才上档次。

    从前在食品店内,最常听到的是:“拨(给)我称两斤颗儿糖!”木框的玻璃柜台内搁板上摆着各色糕点,糖放在柜台上的玻璃瓶内,大白兔奶糖是最紧俏的。如逢结婚这等喜庆事,就几个品种各来一样,硬糖软糖掺掺,拿回家,全家人围在一起说笑间八颗八颗地包。现在省事了,交给婚庆,八颗变成六颗,自然也少了旧时的快乐。

    那个年代,上海南京路上的星火日夜食品商店和北京王府井食品商店最深入人心,廿四小时为民服务的精神与劳模张秉贵师傅“一抓准”的技术给人印象深刻。普通的营业员也不差,台称上一斤糖还差一点,抓颗扔过去,啪!一斤正好!叫绝了。

    当学徒满师的那天,曾到九芝斋买了几十元钱的糖,拿到单位上下打点一圈。那时觉得九芝斋的店堂很大,游走在里面像在逛大观园。营业员戴着白帽穿着白衣白裤,给人很干净的感觉。称好了,糖倒进铺在柜台的包装纸上,那种灰黄色的土纸。三两下,一翻一紧,扯下包装绳,扎好,扯断,那一下,真干脆。

    中山中路可谓中西建筑的博览会,这些建筑多建于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九芝斋在羊坝头地段,门脸是欧式石质建筑,装饰纹样华丽繁复,像布景板;背后则是木结构的瓦房,中西合璧,恰到好处。2008年10月,我赶去画画的时候,工人们正在拆除房子的后面,只留下前面用支撑柱保护起来的欧式门面,看起来有点像澳门的“大三巴牌坊”。

    九芝斋的苏式糕点被誉为“南点”,宋朝就已成为糕点行业的主要样式之一,明清时期最为著名。旧时杭城有五家名气蛮大的糕点糖果店,叫做“三斋二和”,即九芝斋、采芝斋、颐香斋和叶受和、五味和。穿越时空,竹匾内铺着山核桃肉、芝麻、核桃肉、瓜子肉、红绿丝……师傅们正左右摇动着摆匀花料,竹匾内发出“哗哗”的声响。不过这些店号旧址如今尚存的只有九芝斋了,那年头稻香春茶食店老板唐达壮出资建起的这东西向的三层大楼便成了杭州人的记忆和念想。

    苏式糕点分糖果点心和蜜饯两大类。用料是蛮考究的,花料、果肉、果仁等配料的产地、品种以及配比都有严格规定。九芝斋还依时令,推出不同的花色品种,有“春饼夏糕,秋酥冬糖”的说法。如春季的雪饼、酒酿饼;夏季的绿豆糕、薄荷糕、小方糕;秋季的如意酥、巧酥、菊花酥、酥皮月饼;冬季的芝麻酥糖、荤油米花糖等,很是讲究。

    现在,抬头仰望高大的旧址墙面,觉得它有点像寂寞英雄。“当,当,当……”羊坝头的钟声响了,把我拉回现实中。

作者:焦俊 文/绘 编辑:沈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