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诵读·杜甫——三吏
发布时间:2023-03-31 11:16:00
少年强则国强,为了帮助提高辖区小朋友的悦读理解能力,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由上城区委宣传部主办、九堡街道协办、宣家埠村文化礼堂和三村村文化礼堂联合承办的“每日诵读·杜甫——三吏”杜甫诗词诵读活动在宣家埠村文化礼堂举办。
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 ,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同时,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让孩子聚在一起读一读,背一背,浓郁欢快的学习氛围,使所有的孩子都能够认真学习,发挥比学赶超的精神,不断进步,同时还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诗歌了解诗人爱国诗歌意义的经历与风格,继承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振奋民族精神。
三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yè)城戍(shù)。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yù)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傍晚投宿于石壕村,在夜里有官吏来捉人。
老翁翻墙逃走,老妇走出去应对。
官吏喊叫的声音是那样凶,老妇啼哭的情形是那样凄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参加围困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了信回来,其中两个最近刚战死了。
活着的人暂且偷生,死的人永远逝去。
家中再也没有什么人丁了,只有个还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所以儿媳妇没有离开这个家,但进进出出没有一条完好的衣服。
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但请允许我跟从您夜归。
赶紧应付河阳需要的劳役,还赶得上做早饭。”
入夜说话的声音也已经消失了,但好像听到低声哭泣抽咽。
天亮后我继续赶前面的路程,只能与逃走回来的老翁告别。
来源: 作者:九堡街道 编辑:郭爱君